1〉洞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
洞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說的是當世人巧遇神仙,只與他們呆上一會,再返回人世間時,人間早已過了十幾年,甚至百年、千年。神仙之所以為神仙是因為他們并不生活在我們常人所生活的這個空間,他們的時間自然與我們常人這個空間的時間也就不一樣,他們的時間過得比人間的快。文廣通碰巧遇見神仙,只是飲杯酒的功夫,人世間十二年的光陰已過。
文廣通是辰溪縣滕村人。這個縣歸屬辰州。從辰州乘船逆流而上約一百里處,在河的北岸有個叫滕村的地方,廣通家就住在那兒。辰溪縣在漢朝時叫辰陵縣。
《武陵記》中說,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24-454年),文廣通看見有野豬吃他家地里的莊稼,就舉箭射野豬。野豬中箭后,流血而逃。文廣通循著血跡追了十幾里地,進到一個洞中,在洞中行走了三百多步,豁然開朗,眼前忽然出現了幾百家房舍,卻不知道這是個什么地方,再看看他射中的豬,已經跑進村里人的豬圈中去了。過了一會,有個老翁從屋里出來,問他:是不是你用箭射了我的豬?文廣通答道:?我并不是有意射它,是它吃我的莊稼,我才射它的。老翁說:牽著牛踩了人家田里的莊稼是不對,可因為這樣就得把人家的牛搶走,就更不對了。?文廣通忙走向老翁叩頭賠禮道歉。老翁說:知錯就改,就沒有過錯了。因這豬命前世的罪過,今世該得這樣的報應,你也就不必謝罪了。
老翁請文廣通到廳里坐,只見屋里有十幾個書生,都戴著章甫冠,穿著寬袖單衣,有位博士獨自坐在一個臥榻上,面朝南談論著《老子》。又見西屋有十幾個人相對而坐,彈著琴,音律優美動聽。這時有位童子上來斟酒,招呼著廣通飲酒。文廣通喝得半醉半醒,身體十分舒坦,就辭謝不再喝了。他走出屋子,仔細觀察路上的行人和物事,其與外界并無兩樣,但是覺得這里遠離塵世,清靜虛空,是個難得的勝地,不愿離去。 可老翁不肯收留廣通,就遣派了一個小孩為他領路,送他出去,并囑咐小孩關緊大門以防外人再進來。在回去的路上,文廣通問那孩子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小孩說:?屋里的那些人都是圣賢,他們當年為躲避夏朝的國君桀的暴虐無道來到這里,因學道而得道成了神仙。那位獨坐臥榻談《老子》的博士,就是河上公[1]。我是漢朝時山陽人王輔嗣,到這里來向河上公請教《老子》中的一些疑義。我在他門下當了十紀(十二年為一紀)的掃地仆人,才作上這守門人,至今我還沒有領會道經的要訣,只能在此守門。說話間,他們已走到來時的洞口,二人依依不舍地告別,皆知從今以后后會無期。
文廣通到了洞的入口處,發現射野豬的弓箭都已腐朽斷裂。他在洞中只呆了那么一會,世上已過了十二年。文廣通家中以為他早已逝去,已為他辦過喪事,如今見他又回來了,全村上下大吃一驚,深感疑惑。第二天他和村里人找到那個洞口,只見一巨石已將洞口堵住,怎么燒鑿也鑿不開那洞口了,巨石與山已融為一體。
2〉神傳文字 化鳥飛仙
-- 神仙王次仲的故事
王次仲是古時的神仙。那時正是周朝末年戰國時代,各國正互相紛爭征伐,策士們到處游說合縱連橫策略的時候,王次仲正住在大夏山小夏山中。他認為當時通行的篆體字,寫起來很費事而用處不廣,而且人們很難在短時期內學會使用篆字。現在天下這么紛亂,事情繁雜,文字的普及是很重要的。王次仲就把篆體、籀體字變化成隸書。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認為王次仲改革文字為統一大業立下了功勛,就請他到秦國來作官,但王次仲拒絕了。秦始皇很生氣,又派了使者去傳詔讓王次仲入秦,并對使者說:我征服了各諸侯國,統一了天下,誰敢不臣服我!王次仲不過是一個書生,竟敢違抗天子的圣命,何等狂妄。這次你去召他,他如果再不來,就殺掉他,提他的頭來見我,以正法紀,讓他這種人再不敢傲慢抗上!
使者到了山里見到王次仲,宣示了秦始皇的詔命,王次仲立刻變成一只大鳥振翅飛去。使者又驚又怕跪在地上不住的磕頭哀求說,您這樣作,叫我怎么回去向皇上交差啊,皇上非殺了我不可。請大仙可憐可憐我吧!那大鳥在空中盤旋了半天,故意落下三根翎毛,使者只好拿著這三支羽毛回去向秦始皇復命。秦始皇向來愛好修道求仙的事,聽使者說王次仲已經變成了神仙,挺悔恨的。王次仲變大鳥的地方叫落翮山,在現在的河北(古幽州),老百姓一直在祭祀他。
這段歷史再次說明中國古代的文字、文化是神直接傳給人的。中國古代是半人半神的社會,而這一切都是歷史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