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訓格言(九):修德之功莫大於主敬
作者:三新
打印機版
【正見網2008年07月02日】【原文】
訓曰:子曰:「鬼神之為德1,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2,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3,如在其左右。」蓋明在禮樂4,幽有鬼神5。然敬鬼神之心,非為禍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氣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於主敬。內主於敬,則非僻之心無自而動6;外主於敬,則惰慢之氣無自而生7。唸唸敬斯唸唸正8,時時敬斯時時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無在而不敬,故無在而不正。《詩》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9,聿懷多福紒紛獵(10)。」其斯之謂與?
【註解】
1德:德性功效。2齊明:齋戒嚴整。齊,同「齋」。盛服:衣冠華美。3洋洋:欣喜貌。4明:人間,陽世。5幽:鬼界,陰間。6非僻:錯誤,偏邪。7惰慢:輕薄下流。《禮·樂記》:「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8唸唸:指極短的時間,起滅連續不斷。又作剎那解。此處作常常想念、不能忘記解。9昭:彰明,顯示,公開。(10)聿、紒紛、獵:語氣助詞,用於句首或句中。
【語譯】
孔子說:「鬼神的德性功效,真是大極了啊!他們使天下的人齋戒肅穆,衣冠齊整,小心翼翼地從事祭祀。祭祀之時,虔虔誠誠,就好像鬼神就在三尺頭上,恭恭敬敬,就好像鬼神就在身邊。」所以,規範人心,有看得見的禮樂,有看不見的鬼神。但是我認為敬奉鬼神之心,主要不是為了趨吉避禍,而是因為這樣可以成就我一身的浩然正氣。所以說,君子修養德行所下的功夫,沒有比修煉「敬意」更重要的了。一個人內心修煉「敬意」,那麼,邪僻錯謬的念頭就無處產生;待人接物修煉「敬意」,那麼,怠惰驕慢之氣也就無從產生。每一個念頭都有敬意,那麼每一個念頭就必然純正;每一個時刻都有敬意,那麼每一個時刻就必然純正;每一件事都有敬意,那麼每一件事就必然純正。君子無時無刻沒有敬意,所以君子無時無刻偏離純正。《詩經》上說:「無論在下邊的,還是上面的,都是明察秋毫的、顯赫盛大的。」「看那周文王,小心翼翼,畢恭畢敬侍奉上天,所以才享有上天賜予的諸多福分啊。」不就是講的敬意的問題嗎?
【心得】
我們看到中共也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似乎是對於人民頗有敬意,但是中共那是口號,中共從根子上並不懂得修煉「敬意」,它們的斗爭哲學,恰恰是破壞敬意,它們既不能「內主於敬」,也不能「外主於敬」,所以「非僻之心、惰慢之氣」日益嚴重,終於積累為成熟的流氓氣、狠毒的蛇蠍心,這樣,中共對於人民群眾的褒揚自然就成了籠絡人心的謊言了。
康熙教子庭訓格言(十七 ):熟讀經史 不看「小說」
作者:三新
【原文】
訓曰:古聖人所道之言即經,所行之事即史。開卷即有益於身。爾等平日誦讀及教子弟,惟以經史為要。夫吟詩作賦,雖文人之事,然熟讀經史,自然次第能之1。幼學斷不可令看小說2。小說之事,皆敷演而成3,無實在之處,令人觀之,或信為真,而不肖之徒4,竟有傚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說者譬喻、指點之本心哉!是皆訓子之道,爾等其切記之。
【註解】
1次第:次序,依次。2小說: 古人多指淺薄瑣屑的言論或故事。《漢書•藝文志》把小說家列為九流十家之末。3敷演:舖陳演述。4不肖:不成
才,不正派。
【語譯】
庭訓道:古代的聖人,他們說的話就是「經」,他們所行之事就是「史」。所以,只要打開經史書卷,就會有益於修身。你們平日所誦讀的以及教導子弟的,只應該以經史為主。至於吟詩作賦,雖說是文人的事情,但你們在熟讀經史的過程中,自然也能慢慢學會。孩童接受教育期間,斷乎不能讓他們讀淺薄的「小說」。小說之類所描述的事情,都是渲染舖陳演述而成的,沒有多少實在的內容,如果讓孩童讀了這些書,或許會信以為真,那些不成器的子弟,甚至會照著小說上的人物去行事。他們哪裡能知道寫小說的人運用譬喻、指點手法時的真正目的呢!這些都是教導子弟的道理,你們千萬要牢牢記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