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莺啭》是唐代著名的舞蹈之一。“啭”的意思是美妙的歌声。根据唐代《教坊记》记载,高宗“曾经在清晨闲坐,听到了黄莺的啼声, 于是命令歌工白明达把它写成《春莺啭》,后来又变成了舞曲。 ”白明达是当时龟兹(今新疆库车)很有名的音乐家,因此所作乐曲有龟兹风格。诗人元稹zhen3《法曲》一诗中所描写的证实了该曲为胡曲。诗中说:“自从胡骑起烟尘,毛耄mao4腥膻shan1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沈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火凤》是北魏流传下来的舞曲,而《春莺啭》是唐代的创作。
关于《春莺啭》舞蹈的形态,目前尚没有找到详细的记载。唐人张祜hu4有《春莺啭》一诗中说,“兴庆池南柳未开,太真先把一枝梅。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suo1软舞来”,描写了宫中表演该歌舞的情态。
《教坊记》称,《春莺啭》的曲调和舞谱在当时的日本尚有流传,一个名为《梅花春莺啭》,另一个名为《天长宝寿乐》。日本人认为该曲是唐太宗时创作,舞蹈开始时由女子舞,然后变成男子戴鸟冠舞蹈。
《春莺啭》也曾传入朝鲜。根据朝鲜李朝(李太王李熙)仪轨厅刻制的《进馔zhuan4仪轨》载:“春莺啭……设单席,舞妓一个,立于席上,进退旋转,不离席上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