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是一个音频分享平台,用于分享、交流、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铃声、故事等等。
我们尊重版权,如有任何侵害您版权的问题,请通过email的方式和我们联系,谢谢。

古人三餐的饮食习惯

加入 2009-05-05 11:35:19 | 长度: 12分30秒 | 类别: 生活
赞!请点击评分 给他打分 1 给他打分 2 给他打分 3 给他打分 4 给他打分 5 给他打分 6 给他打分 7 给他打分 8 给他打分 9 给他打分 10
人气 1357
评分 0
评论 0
书签 0

東方西方,飲食習慣皆一日三餐,不知是何時從菇毛飲血逐漸進步到養生這一文明習慣。

不過,中國的三餐習慣,從莊子的「適莽蒼者,三餐而返,腹猶果然」語句中,可以證實早在西元前四百多年,中國人已有一日三餐的習慣,南宋的大詩人陸放翁有詩說:「疾行逾百步,健飯每三餐。」也可以說明,千百年來,一日三餐的習慣,非常普通,至於疾行逾百步之說,則相當於今天的體育鍛練。正如民間諺語所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飽食之後散散步,有助腸胃消化,對身體有好處,看來自古皆然。 
 
  宋大詩人黃庭堅信佛,早晨吃粥,中午吃飯,過午即不食。唐白居易《長慶集體》十九《龍華寺主家小尼》詩:「夜靜雙林怕,春深一食饑。」卻是對佛門弟子衷心悲憫的詩句。只是,古人認為過午不食也是長壽和保身養體的秘訣,並以為夜食過飽容易致病,宋朝有這樣幾句順口溜:「夜臥不蒙首,晚飯少數口。」意思就是晚上睡覺,最好不要蒙頭大睡,蒙上了被子睡覺,空氣不流通,對人健康不利。而吃飯呢,即使不遵守佛律——過午不食,但只要在吃飯時,不貪飽,少吃幾口飯,也是好的。
  
  宋民間有諺語說:「稍飲卯前酒。莫吃申後飯。」這卯時系指清晨五至七點之間,申時則指下午五至七點之間。也就是說晚上七點過後就不適合再用餐了,那我們現在所謂的宵夜,對古人來講更是大忌了! 

  還有唐朝人起床特別早的記載,當時的人請客人吃飯,客人都是在早晨天還不亮時,即動身上路赴宴,走在路上,斜月尚明。這雖然可以解釋作當時交通不便,赴宴要在路上走許多時間,但也可說明唐朝人的宴會。大都在午前,請客人吃的是午餐。
 
  現代醫學證明:早餐所吃的是一日消耗精力所需,而晚餐過飽,會導致不消化,故新的保養口訣是:「早餐吃得好(指營養),午餐要吃飽,晚餐吃可少。」這是精確計算了卡路里與能量的關係作出的結論,與中國古人的飲食習慣,不無巧合地大致相同。可惜海外華人雖明知如此,一般的飲食習慣卻恰恰是「朝餐動及午」,晚餐是下班回家後,大煮大燒,吃得非常好又非常飽,這就非養生之道了。

关键字:  饮食习惯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