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网站最新新闻:
本网站是一个音频分享平台,用于分享、交流、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铃声、故事等等。
我们尊重版权,如有任何侵害您版权的问题,请通过email的方式和我们联系,谢谢。

台湾 (Taiwan)-台南

加入 2008-03-24 09:23:40 | 类别: 社会生活
点此看實際大小的图片。

点此看實際大小的图片。

点此看實際大小的图片。

点此看實際大小的图片。

点此看實際大小的图片。

点此看實際大小的图片。

点此看實際大小的图片。

人气 5225
评分 0
评论 0
书签 0

台南 國家文學館-吳園-公會堂(前社教館)

1.國家文學館的所在位置,以前為日據時代台南州廳,前身是台南市政府,這裡是一座具有八十餘年的國定古蹟,它隨著不同的時期而經歷不同的使用性質、單位與改建,包括有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1916-45)、戰後的空軍供應司令部(1949-69)與台南市政府(1969-97)的辦公大樓。

由知名建築師陳森藤於1996年進行改造,它是重要的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代表,也是台南市重要的地標,它從過去的政治中心轉變為文學重鎮,為台灣文學館賦予更多意義。

2.吳園原係明鄭時何斌的庭園,道光十年 ( 西元1830年 ) 鹽商吳尚新重建,園亭之美勝甲全台。日據時被徵購,面向公園路者建四春園旅社、圖書館,向民權路者改建為公會堂 ( 舊社教館、今台南市文化基金會辦公室 ) 三者後院相連。今四春園旅社及圖書館均已拆毀,改為遠東百貨公司,獨留公會堂,及其後院,為碩果僅存的吳園庭榭。

在台南市延平郡王祠的東側庭園的一棵大樹下,立著幾塊上好由花崗石所雕的墓碑,當中的一塊刻著「皇清誥授中議大夫刑部四川清吏司外郎加四級勵堂吳公佳塋」,旁有石雕雲龍,以及石獅,頗有幾分氣勢。

墓碑的主人,便是清代台南名園「吳園」的主人吳尚新。「勵堂」是他的號。吳尚新的父親吳春貴,自嘉慶初年起,承辦台灣、嘉義兩縣的販鹽業務,漸漸發達,店號「吳恆記」,址在枋橋頭 ( 今民權路、公園路口東北角 ) ,所以人稱「枋橋頭吳」;後來他並分了一半營利給堂弟吳春祿,在磚仔橋 ( 今府前路、永福路口北 ) 店號「吳昌記」,人稱「磚仔橋吳」。至於自己的「吳恆記」,不久也交給吳尚新掌管。

道光四年,由於鹽場遭暴風雨沖毀,所以新任的台灣知俯鄧傳安,命吳尚新辦理洲南鹽場的遷建事宜。吳尚新將鹽場遷到現在的布袋,並改良造築鹽攤的方法,對台灣鹽業及有貢獻,乃成為台南鉅富。  清朝中葉,由於經濟富庶,文風鼎盛,許多豪門富紳紛紛開始建造大宅巨院,而庭園建築也隨之興起。在此背景之下,枋橋頭的吳尚心亦興建了「吳園」。

3.公會堂日治時期於日明治四十四年(一九一一年)建為台南公館,後來稱為台南公會堂,設計者為矢田貝陸技師,為當時市民重要集會空間。原台南公館成立之初是一種財團法人之型態,由官方與民間合資四萬多圓而建,此類機能之建築在當時於各大城市中均有設置,兼具有教化百姓之功能。台灣光復後,改為中山堂,再於民國四十四年(一九五五年)改為省立社教館並加以修繕。

戰後改為中山堂,再於民國四十四年改為省立社教館並加以修繕,今庭園尚存留一部份。在式樣上,原台南公會堂與台南市政府一樣是屬於馬薩式樣(MansardStyle),然而其主體屋頂卻不似台南市政府採用凸邊,而是採直邊的法國式屋頂(FrenchRoof),上鋪魚鱗狀板瓦,再冠頂飾。日治時期南側土地被徵收,建台南公館,西元1911年落成。成立之初,是由官方與民間合資四萬多元而建,此類機能之建築在當時於各大城市均有設置,兼具有教化百 姓之功能。西元1923年改為公會堂,成為當時市民重要集會空間。

关键字:  台南   国家文学馆   吴园   公会堂
评论和反馈

热门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