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善盡美中國舞
作者:古道
昔日孔子在齊國聽舜帝時代創作的大樂舞《韶》樂後,「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感歎道,「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又說《韶》樂是「盡美矣,又盡善也。」而為讚揚 武王伐紂的功績而創作的《武》樂則是 「盡美矣,未盡善也。」也由此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孔子對樂舞的評判標準——盡善盡美。
讚美神的淵源
關於樂舞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對神的讚美。僅在《呂氏春秋.仲夏記.古樂》一篇中,就有這樣三則故事:古帝顓頊在登上帝位的時候,聽到四面八方熙熙鏘鏘的風聲很好聽,就命令部下「飛龍」倣傚風聲創作了「樂」,又令一人率先做樂工,他就躺在地上,用尾巴敲打自己的肚子,發出嚶嚶的聲音。顓頊把這個樂舞叫做《承雲》,用來祭祀天帝。
到了古帝嚳的時候,他則命令臣下「鹹黑」創作歌曲《九招》、《六列》、《六英》,又命令「垂」創製了鼙、鼓、鍾、磬、笙、管、篪等樂器,吹打起來,十分動聽,鳳鳥錦
雉隨著樂聲跳起舞來。帝嚳很高興,就用來歌頌上蒼的功德。而堯則命「質」創作樂舞,「質」模仿山林溪谷的天籟音響製作了樂歌,又用麋鹿的皮蒙在土缶上作成鼓敲打起來,還重擊輕打石刀石斧,模仿天帝玉磬的聲音,於是百獸都跳起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