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聽眾朋友們,您今天好嗎?,歡迎再次收聽<中國古典樂曲欣賞>,我是水晶。
春的腳步近了!在水晶所居住的城市,櫻花開得艷麗嫣紅,美麗極了!如果這爛漫的春櫻開在夜晚的江岸邊,會是多麼詩情畫意的風景呢?!本集節目要和聽眾朋友分享的便是這優美的佳作--《春江花月夜》。
說起《春江花月夜》,可真是大家心目中的「最經典」。許多華人、甚至西方的朋友都把她視為中國音樂的代表。的確!那份放情於自然,曠達灑脫的內涵,真的是具體而微地點出了中國音樂的精神。
《春江花月夜》富有浪漫的情調,然而卻蘊味高雅,充滿詩的意境。不過這首樂曲能成為我們現在聽到的樣子,並廣泛的流傳,倒是經過了一番少為人知的曲折。
20 世紀20至30年代,中華民國剛剛建立,此時的人文氣息還很濃郁;尤其上海,音樂、藝術的風氣都很興盛。當時在上海成立了一個「上海大同樂會」,許多文人雅士、音樂家都參與其中。著名的京劇演員梅蘭芳和麒麟童(周信芳)還都是大同樂會的贊助人。大同樂會的文人、音樂家們致力於承傳中國古典樂曲,其中最重要的貢獻便是整理並傳出兩大琵琶名曲:《月兒高》和《春江花月夜》。(註:《月兒高》介紹見本欄目第92集及第51集)
《春江花月夜》的前身其實是在明、清時代就已經流傳的古曲《夕陽簫鼓》,但風格略有不同。《夕陽簫鼓》古樸幽靜,頗具蕭瑟之意。上海大同樂會的琵琶家柳堯章將其改編,又定名為《春江花月夜》後(註:由鄭覲文所定名),音樂色彩一變而為清麗透明。所以一些學者常說:相較於《夕陽簫鼓》,《春江花月夜》是以春意代替了秋涼。
這首曲子一推出,便在上海引起轟動,當時上海的樂評認為它她「無一點兒塵俗氣」、「不聽當引以為憾」。
水晶曾為您介紹過絲竹樂合奏的版本,(註:見本欄目第56集) 今天我們要一塊兒聆賞的是:琵琶演奏,管絃樂團伴奏的《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