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人為譯者編輯校對的文章分享
=======
旅行家比爾 漫遊海角天涯的動力泉源
作者﹕Molly A. Daniels-Ramanujan撰文 翻譯:賴瑞、黃凱熙
我們每個人都有來自父親或母親一方的遺傳因質,但比爾‧哈爾俊(Bill Haljun)卻同時遺傳到父母雙方喜愛流浪的特質。
比爾的母親南西‧吉柏斯(Nancy Gibbs),是當年坐著五月花號來到美國的移民之一。如今,懷著美國夢到此朝聖的移民先鋒已越來越少,也被視為稀有的少數族群了。
但美國的傳聞軼事仍在歌誦著西部開發的傳奇誘惑,新世代的西部移民更受到《紐約論壇報》編輯何瑞斯‧格里利(Horace Greeley)在1841年寫下的名句:「去西部吧!在你的人生活力還沒在工廠消磨殆盡之前。」的趨使,成為他們開著車、帶著聖經和吉他穿越邊界的原動力。
比爾的外祖父母帶著南西移民到美國後,選擇到洛杉磯定居。當年南西和父親阿奇‧哈爾峻(Archie Haljun)私訂終身時,震驚了雙方的父母,因為南西不是亞美尼亞人,而阿奇不是新移民。這種結合,在當時的社會價值觀點上並不被看好。
我對哈爾俊家族的傳奇故事深感興趣,因此採訪了比爾並作此文。新移民浪潮讓美國成為避難天堂,同時造就美國成為現今世上,獨一無二的民族大熔爐。
比爾的祖父摩西(Moses)曾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發生在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亞美尼亞大屠殺。當時的摩西三歲,他親眼看到自己的父親,被人用土耳其劍斬首。
後來有一名在德國以洗碗維生的婦人,資助摩西在伊斯坦布爾(Istanbul,台譯:伊斯坦堡)天主教孤兒院的費用。摩西15歲時,這個好心的婦女來看他,並提供他到美國的船票。摩西移民美國的旅費,足足花了她三年多的時間才湊足。
摩西搭上一艘名為「商船號」的輪船,繞行至世界各地後,最後在紐約港的愛麗絲島(Ellis Island)上落腳。因為摩西曾在孤兒院學過製鞋技藝,他來到波士頓一家製鞋工廠,負責製鞋的最後一道手續,「打鞋楦」的工作。
摩西想找一個亞美尼亞人太太,但在波士頓的亞美尼亞婦女對他沒有吸引力。他在「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的週末來到紐約,想在眾多亞美尼亞婦女中,找到他的新娘。
比爾的外曾祖父認為他的女兒查柔海(Zarouhie),也許很適合與摩西匹配。在家人精心安排下,一家人陪著查柔海在中央公園來回散步,摩西則坐在長椅上暗中觀看。 當天晚上,摩西到查柔海家晚餐,並趁機向她求婚,查柔海未加理會,離開餐桌回到房間。她母親隨後跟上來對她說:「這個男人是基督徒,也有工作,並且是亞美尼亞人, 妳將在明天下午三點時嫁給他。」
在比爾一生所從事的工作當中,他最喜愛的是「好點子基金會」(The Big Idea Foundation)的會長一職。他喜歡到美國各地旅行,與當地的家庭及精神科醫師交談。他上過黑人、白人和西班牙人的教堂,甚至曾參加過有三百人出席的耶利米‧賴特(Jeremiah Wright)牧師佈道的教堂聚會。比爾和他兩個同僚,藉由教導人們使用媒體互動的方式,讓每個家庭成員多花時間相處,尋求出最佳的方法,來增進彼此的親子關係。
比爾也用他創立的新概念,在「卡利托數學教室」(Carlito’s Mathhouse)教導兒童數學。
比爾是個偉大的旅行家,與他去過的其他大陸國家相較,他去過的非洲國家顯然要多得多。他說:「非洲是個無以倫比的地方,因為它還保留當初上帝創世時的模樣。塞倫蓋蒂平原(Serengeti Plains)是個處女地,能與它媲美的只有美國大提頓(Grand Teton)國家公園。大提頓山脈是新造山,他和夏威夷海中的火山,噴出的熱岩漿所形成的山峰類似。」
不過,比爾每次探險完回到美國後總會說:「回家的感覺真好!」
--本文翻譯自 英文大紀元
http://www.theepochtimes.com/n2/content/view/21269/
========
圖片說明:比爾(中)與Samburu部落原住民(左)及馬賽導遊(右)在肯亞的合影(攝影:Barbara Haljun/大紀元)
本文刊載於:http://www.epochtimes.com/b5/9/10/11/n2685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