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燈火輝煌的時候,誰也不會在意一點搖曳的燭光。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裡,星星燈火則成為奢侈的夢想
是因為憂鬱的天性還是孤獨的締造?從小她就對溫暖的燈火有著飛蛾撲火般的癡迷。那些橘黃色的、忽明忽暗的亮光,是黑夜裡升起的希望,有了它,前程不再迷惘,蹉跎的路也似乎不那麼漫長。
回憶定格在剛到國外的第一個秋天。沒有錢,不認路,語言差。一個小同伴給國內的媽媽打了電話,引來一屋子的泣不成聲:想家!不久,同去的小夥伴各自奔前途,她也搬到了離學校相對比較遠的地方。
中秋那晚,在公車上睡著,坐過了站。等揉著惺忪睡眼到陌生的終點站下了車,背著沉重的書包,停下猶疑的腳步,一種從未有過的絕望、恐懼,充滿整個身心,舉頭問清冷的月亮:「茫茫大世界,何處是我家?」
她只得一邊問人,一邊走,坐一段車,再下來走一段,可是越走,行人越少了,最後沒有人可問了。白天看起來心曠神怡的街道,此時寂靜得讓人發毛。小街小路的,甚至沒有路燈。她要湊得很近才能看清楚路牌,可是路牌上的街名對她不構成任何提示。沒有地圖,沒有手機,寒冷、飢餓和焦慮,已讓她顧不上害怕,更顧不上可憐自己。
「如果真有耶和華,就在我最需要的時候來幫我吧!」19歲的女孩在心裡呼喊教會教給她的神。